一份原本写好的“遗嘱”,缘何让晚年的列宁惴惴不安?列宁对于斯大林——这位自己一手挑选的“接班人”,或许远不如外界所想的那样放心。斯大林的暴戾、专断乃至野心,列宁未必没有察觉,但很显然,到他察觉时,他已回天乏术。冯玮老师揭秘列宁斯大林不为人知的秘辛,一起来听。
根据苏联解密档案,列宁在去世前,确实曾经给党的代表大会写过一封信,即著名的“列宁遗嘱”。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一天,天气很好,他自己走到车库,坐上车,坚持要上莫斯科……到了那儿,他到所有房间都转了一下,还进自己的办公室看了看……以后再也没有说起过莫斯科。”
克鲁普斯卡娅没有写到,当时和她同车随列宁去莫斯科的,还有一个女人,她叫玛丽亚·乌里扬诺娃。不是她忘了写,而是另有隐情。
这一隐情,玛丽亚·乌里扬诺娃曾对人透露过:“在到莫斯科去的路上,列宁一个劲儿地催司机开快车,以前他从不这样……他在人民委员会自己的办公室里走了一圈,又到了自己的住宅,在那儿找一件东西找了半天,没找到。这使他极为气恼,并昏厥过去。”
“回来后,乌里扬诺娃对大夫讲了这件事……随后,克鲁普斯卡娅把大夫叫去,对他说:‘伊里奇有病在身,可能会产生错觉。我不希望传出谣言,以为他有什么信或文件被偷了。这种谣言只会引起很大的不愉快。我请您忘掉玛丽亚·乌里扬诺娃所说的一切……这也是她对您的请求。’”
那么,列宁到办公室里找的是什么呢?据推断,列宁要找的就是他给党的代表大会的信。当他发现信已经不在时,非常惊惶并一时昏厥。
根据玛丽亚·乌里扬诺娃死前写的笔记的最后几行,人们有理由作出这种推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器重斯大林这位实践家,但认为必须有某种东西来遏制他的一些怪僻和特点,他认为应当撤掉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他在自己的政治遗嘱里明确地说到了这一点。可是这份文件一直没有传达到党内,关于这个问题,我下次再写……”
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下次”写了些什么。因为,玛丽亚很快就死了。也许,她“下次”写到了那份遗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列宁逝世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就如何继承列宁遗志、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一场争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斯大林的理论主张。
苏联选择了斯大林和斯大林方案,从而迈出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这不是因为斯大林的方案合理、正确,而是因为斯大林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俄罗斯著名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在他撰写的《斯大林秘闻――原苏联秘密档案最新披露》一书的引子部分,对斯大林有这样一段描述: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每天都念着他的大名醒来。他的大名整天挂在广播员的嘴上,鸣响在歌曲中,出现在所有的报纸里。他的大名被授予工厂、农庄、街道和城市,作为最高奖赏。
在那场最惨烈的战争中,战士们喊着他的名字投入殊死的搏斗,在战时,斯大林格勒流尽了鲜血,损失了全体居民,大地变成了布满弹片的废墟,但是,以他命名的城市,没有向敌人投降。在他安排的政治审判中,受害者临死时高呼斯大林万岁。
在集中营里,根据他的旨意驱赶来的千百万人,让江河倒流,在极圈内建起城市,数以十万计的人死亡。这一切,都是在他的画像下完成的。在这个辽阔无垠的国家,到处都是他的雕像和塑像。”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斯大林的政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均不得善终。根据莫洛托夫的回忆,“托洛茨基是被两个人架出门的”,当时托洛茨基的儿子使劲敲左邻右舍的门并大声呼喊:“托洛茨基被人架走了!”但是,谁也不开门。
后来同样遭到流放的原中央委员拉杰克,阴沉沉地说了句俏皮话:“摩西把犹太人领出埃及,斯大林把犹太人送出政治局。”这个犹太人托洛茨基最后被暗杀。布哈林被处死,甚至加米涅夫的两个儿子――33岁的飞行员和17岁的少年――也被枪毙。
1934年12月1日,以基洛夫被害为契机,根据斯大林的建议,没有经过政治局讨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就通过了《关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的决议》,由此开始了长达近四年的“大清洗”。
斯大林如何跑赢了传说中的“列宁遗嘱”?

斯大林如何跑赢了传说中的“列宁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