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古代的皇权模式不同,日本的“天子”和“皇帝”自古就是“合二为一”的“天皇”。在日本人看来,天皇不是人,而是超越于凡人的神。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时有发生的对于昏君恶主的讨伐,在日本天皇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天皇具有无上的神圣性,作为日本国家象征的国旗“日之丸”和国歌“君之代”,也都与他们的天皇制度有关。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写道,“曾经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比侮辱和赤裸裸地攻击天皇更容易激起日本人的仇恨和煽起他们的敌意了。”这句话表明了日本人对天皇的态度。今天,日本仍有“菊禁忌”,也就是天皇那可不是你随便可以议论的。
本尼迪克特之所以将她研究日本的著作题名《菊与刀》,除了以“菊”和“刀”象征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还因为“菊”是皇室的家徽,“刀”是武士身份的象征。这是两个了解日本的关键词。
日本的家徽产生于平安时代,也就是公元794年到1192年。皇室的家徽和其他家族的家徽有着“圣俗之别”。因为,天皇是神,不是人。如前面所说,“神道的圣经”《古事记》着力宣扬的,就是天皇的神圣性。
中国的儒教对日本影响很深,但正如江户时代儒学代表人物藤田东湖所指出的,在儒教的学说中,有两条决不适用于日本,“一条是禅让,一条是驱逐、讨伐君主”。“万一有人倡导禅让学说,但凡大八洲(按:即日本)臣民皆可鸣鼓而攻之。”
佛教僧侣和信徒也都认为,天皇是神圣的。镰仓末期佛学大师兼好法师(吉田兼好)在他的名著《徒然草》中写道,“天皇的伟大地位令人敬畏。所有皇族成员亦非凡人之辈。”
日本国旗“日之丸”和国歌“君之代”,都和天皇有关,而且表现的非常密切。
日之丸的正式名称是“日章旗”。“章”意思是“标记”。“日章旗”就是“作为太阳标记的旗帜”。日本神道最重要的神、就是被视为皇室祖先的天照大神,就是太阳的神格化,可见日本国旗和天皇的关联。
日之丸自公元8世纪开始使用,原先称“天皇旗”。日本历史上群雄纷争,战乱不止,但没有哪个枭雄试图推翻天皇取而代之。因为,天皇是神,神是不能被人取代的。
日本国歌“君之代”它的歌词是改编自公元10世纪的《古今和歌集》,歌词大意是:“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对天皇的歌颂,显而易见。
当今日本明仁天皇已是第125代天皇。那么,作为君主号的“天皇”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呢?迄今为止,关于“天皇”号何时出现,日本学术界主要有 “推古朝说”、“持统朝说”、“天智朝说”三种观点,尚无定论。
东京大学教授西岛定生提出,最迟到汉代,中国君主名号的“功能”已经出现分化:在祭祀天神地衹时是“天子”,在号令王侯臣民时是“皇帝”。但是在日本,“天子”和“皇帝”自古就是“合二为一”的“天皇”。至少,从政教合一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无上神圣”的日本天皇

“无上神圣”的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