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石子、陶片和彩玻璃,嵌出了一个宗教美术的黄金时代。小小装饰堆成镶嵌画,烙印了一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在与壁画此消彼长的竞争中,也丝毫不输气场。听陈飞虎老师聊聊拜占廷时期的建筑和它“嵌”出来的艺术。


中世纪第二个时代的东方拜占廷时期,又是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于拜占廷,在这里就逐渐产生了一种独具风格的基督教美术。

这种美术虽然也是和基督教的主题和形式是占优势的,但是它却是较广泛地和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以及东方的色彩相互溶、相联系,拜占廷艺术也是以宗教性建筑物为中心。

最有代表性的拜占廷式的教堂,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个教堂就是(在)今天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当中。这些教堂的建筑物从外部来看,都是很朴素的,但是内部非常的华丽,在这个室内用细碎的彩色的大理石、琉璃做成的镶嵌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充分表现了线与色的光彩灿烂的形式之美。

镶嵌画,其实镶嵌画最早是产生在古巴比伦。但是这里拜占廷时期的艺术,又把镶嵌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堂里面的镶嵌画是用有色石子、陶片或者有色的玻璃,小方块嵌成的图画,主要是装饰建筑物,最开始出现在古代的东方,后来在希腊、罗马加以普遍的应用。现在世界上存下来的作品,镶嵌画的作品,以拜占廷艺术当中的镶嵌画最丰富。

圣索非亚教堂里面的镶嵌画,它里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就是玻璃的窗户,一个就是墙壁。玻璃就是玻璃画,而在墙壁上全是镶嵌画。这些镶嵌画非常精致,表现了丰富的各种图案,而且人物也是以镶嵌的形式来进行表现的。

不管是圣索非亚教堂,还是其他地方的教堂,几乎是同时在5世纪到10世纪的这个时候的教堂,都高度地表达了镶嵌画的艺术水准。

建筑形式在拜占庭时期,充分体现了拜占庭艺术的主要的风格和美学价值,同时镶嵌画的装饰也同样和建筑一样,构成了拜占庭艺术的主要特征。

拜占廷艺术的风格所影响和波及的地区非常广大。比如说东及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俄罗斯这些地方;那么西面呢,影响到意大利、法兰西各个国家。因此,就整个中世纪的艺术来说,拜占廷艺术是具有特大成就和重要的世界性的影响的。

拜占廷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作有:拉温那的亚波林纳教堂、圣维达尔教堂、君斯坦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穹窿顶上面那些用方拱形成的小窗户,窗户和窗户之间有个独立的支柱,穹窿顶的力就是通过这些支柱往下传,它和古代巴比伦的穹窿顶不一样,古代巴比伦的穹窿顶它的力完全是墙面支撑的。但是这里通过了一个转换,就是通过穹窿顶,通过这个方拱之间的独立支柱,再往下传。

一个是受力方式改变了,另一个它的采光形式,就古代的穹窿顶更加丰富了,我们近距离看看这些独立支柱之间所产生的那些小方拱窗。白天日光照射到教堂通过这个窗户,传到室内,这使得室内更加形成了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让人忘记今生幻想来世,向往上帝。

教堂里面的镶嵌画,非常精致,颜色也十分丰富,拜占廷艺术除了以教堂为中心的美术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像工艺品、书籍的插图之类的作品,特别是那些作为圣经之类插图的“细密画”非常的工整优美。

那个时候的圣经书都是用手抄本的形式出现,而中间的插图是直接通过艺术家用笔颜料,直接绘制在这些书当中,而且表现的非常精密,而且流行于世界各地。所以在拜占廷时期,有具有分割性的建筑,具有艺术特色的镶嵌画,再加上非常精致的“细密画”,共同构成了拜占廷时期艺术的主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