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有人认为公关无非就是拉关系,有人认为就是请客吃饭,找人办事等等。No,no,no.这都是对公共关系的片面理解。来听李占才老师为你细细道来。


关系,人或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牵涉、影响。它既表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作用或者是影响。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点点滴滴的、千姿百态的、千丝万缕的、这样那样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必然性可能又有偶然性的、有些关系是被认识的或有些关系是不未被认识的……。

比如在自然界,斗转星移,日月交辉,风雨雷电,沧海桑田,花开花谢,潮涨潮落;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禾苗、花朵、果实、种子;羊儿吃草,鱼儿戏水,飞蛾扑火,蜂儿采蜜;苹果往地面上掉,不到熟透的时候或者没有外力的帮助,它又总掉不下来;鸡毛往天上飞,凭借一时的风力,哪怕它飞得比树还高,但终究还会掉下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都有说得清和说不清的缘由,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关联那就大啦!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就是自然界的造化,是自然界孕育的杰作。自然界给予人无限的恩惠和福泽,但它同时也给人带来无数灾害和磨难。人依靠自然而生存,又努力改造自然谋发展,造就一座座“人定胜天”的丰碑,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然而,人对自然的改造一旦无度、无节或者不得法,又会受到自然的“嘲讽”、“戏弄”或者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何其错综复杂。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群,就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或者发生平和的、生动的关系,即构成广泛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关系、劳动关系(也就是说的劳资关系)、人际关系等等,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先天的,有的后天的;有的静态的,有的动态的;静态、动态是会转化的。人际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血缘关系、姻缘关系、地缘关系、学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机缘关系,等等。缘,他本来是佛教上的用语,缘份的意思,因缘的意思,现在泛指人与人联系的可能性和引起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同学们,公共这个词:从字面上讲,公,与“私”相对,国家的、集体的、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大家伙的,这都属于“共同”范畴。共,是相同的意思,共同具有的,也是“共同”的含义。新华辞典说,公共关系是指团体或者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公共关系的定义有许许多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这么几种:
第(一)类管理职能论
这种观点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一种有目的的传播与沟通活动,以此来影响公众的行动,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或者是管理方法。这类定义比较强调公共关系的目标,认为公共关系就是组织实现自己目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

第(二)类传播沟通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侧重于从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和特点来考虑并界定公共关系,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一种传播沟通的方式,一种传播沟通活动。这类定义比较强调公共关系的手段和过程,认为公共关系离不开传播和沟通。

第(三)类观点社会关系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公共关系的状态以及公共关系的对象、效果涉及、影响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认识公共关系,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优化社会互动环境的一种努力。

第(四)类观点现象描述论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关注公共关系实务,抓住公共关系的某种功能、现象或者一个侧面,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从而给公共关系以通俗的解释具体操作性定义。例如:
——公共关系就是争取对你有用的朋友。
——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谋发展、树立形象、推销自己的艺术。
——公共关系是和气生财的秘诀。
——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说得好。
——公共关系就是努力干好,让人知晓。
——公共关系是信与爱的运动。
——公共关系就是讨公众喜欢。
——公共关系就是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辅助自己事业成功。
——公共关系就是促进善意。
——公共关系是旨在影响特殊公众的说服性传播。
——公共关系是一门研究如何建立信誉、从而使事业获得成功的学问。
——公共关系是创造同意的学问。
——公共关系就是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
——公共关系就是说服和左右社会大众的技术。
——公共关系是创造风气的技术。
——公共关系是一个建立公众信任、增进公众了解的计划方案。
——广告是要大家买我,公共关系是要大家爱我。等等,从不同的侧面描绘公共关系

第(五)类观点特征综合论
这类观点是将公共关系的各种特征综合起来加以表述。美国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哈洛博士征求了83名公共关系领导人的意见,研究了472个公共关系的定义,然后给公共关系作出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与其公众建立和保持相互沟通、了解、接受与合作的渠道;参与问题和纠纷的处理;将公众的意见传达给管理部门并作出反应;明确与加强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管理责任;它还作为监视预警系统,帮助管理部门预先做好应变准备,与社会动向保持一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它用调查研究和正确并合乎道德的沟通技术作为其重要工具。这个定义非常之长,它把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手段完全综合在一起,还把它的表征也加了进来。

所以,公共关系引进到中国以后,已经出版了许多教材、著作,提出了许许多多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几乎有一本教材,给一个定义,有一本教材给一个定义。

我们的观点比较赞同这样的表述,注意这是我们的观点: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传播沟通为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从而建立、发展、改善、协调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其状态称之为公共关系状态,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其过程表现为围绕目标、计划的行为、活动,称之为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的主体为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公共关系的手段是传播与沟通。同学们注意,这就是公共关系构成的三要素。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关系,其客观承担者是社会组织和公众,因此,从广义上说,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包括动、静两种形态:当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况时,公共关系只是表现为这二者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又称之为“公共关系状态”,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当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状态”,公共关系就表现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活动。运动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范,所以作为传播与沟通的公共关系,又必然体现着一种行为规范,这种公共关系是动态关系。

动态、静态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静态的公共关系状态可以成为动态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动态的公共关系可以直接影响静态的公共关系状况。在动、静公共关系的运动中,动态的公共关系一般处于主导地位。通常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动态公共关系,又称之为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要有自觉、盲目之分,公共关系也有自觉、盲目两种状态;自觉的公共关系活动,属于狭义的公共关系,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