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慧的海洋里,道家的最高境界,81章,是为而不争,利而不害。那么我们看一看,佛家,他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佛家其实是一门,开启人们智慧的法门。习主席曾经在一个大会上告诉我们,佛法里面有做人的深深的道理在里面。佛法里头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我们能够放下我执,能够用一个没有我执的心去看待世界,增强智慧。而怎么样可以放下我执呢?去掉这个固字。而佛家里头有一系列的方法似乎都在去掉那个,让我不快乐的那个我,那个我执。

而佛法是怎么做到这点呢,其实佛法的所有的开始都在做一件事情,首先是不伤害别人。好,所以佛法里面不管是小乘、大乘,都有十分明确的戒律。比如有五戒,居士戒,有十戒等等等等。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佛家马上从不损别人的心,到了开始利他(的)心。

但是在佛家里面,利他心都还没有到极致,利他只说能够利到他。而佛家再往上呢,还有慈悲心。所谓的慈悲心呢,慈就像慈母一样,慈母看着孩子,希望特别温柔地对待孩子,希望孩子特别特别的好。悲呢,悲心还是一种跟别人深有同感的那种心。就是不能忍受别人所受的痛苦。所以叫慈悲心。

我们还经常听到,佛法里头有菩提心。菩提心指的什么?菩提心指的是,更为广大的慈悲心,是遍及众生的菩提心。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佛法发展过来,已经到了极致,就是带着慈悲心和菩提心,去利他的一个法门。是不是跟前面的《道德经》的为而不争,利而不害,是完全地出自于一体。

其实,佛法所有做到的事情呢,首先为了开启智慧,完了是开悟。而开启智慧,怎么个开启法呢?大家看这个慧字。慧上面是个彗星的彗,扫帚星,又叫彗星,是笤帚的意思。笤帚拿来干嘛的?笤帚是扫灰尘的。但是佛家拿来的时候干嘛用,开启智慧,是扫心,意味着心上有灰尘。好,如果能把心上的灰尘拭去的话,你的智慧就完全地开启了。

好,那么如何能做到这点呢。最重要的明心见性,要觉悟。看这个悟字,悟是什么?谁悟?是吾在悟,吾是谁?吾是我。我是谁组成的?是五个口。哪五个口?眼、耳、鼻、舌、身,五个口。实际上是我们人整个跟外界的interface,界面。好,这五个口是我。这边是心,我的心在做什么?在关照我的心。最终是认出心的本来面目。

佛家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在佛法的皈依节里头有这么一句,很美好的一句,叫作“自性菩提心,体性自性大悲。”什么意思呀?就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自心本体上全都是慈悲的,无边无际的慈悲。这个也就是佛家跟东方的思想一致的(东方)。我们的人心如何?人心本善本恶?佛家告诉你,人不但是善的,并且是慈悲的。释迦牟尼在他的菩提树下开悟以后,他告诉我们,原来众生的心跟他的心是一样的。都是具足了佛性的佛心。都具足了慈悲心。

也就是说其实,佛家在发觉的就是,如果能够把我们身上的灰尘,贪嗔痴拂去,我们每一个人感受到的,都应该是心中的无边无际的菩提心。而在这个菩提心的设置下,哪里还有害人之心。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点,你首先要做的是不害人,你要有一定的戒律。完了以后呢,再延展你的新的训练,最终达到了菩提心。

所以在佛法里头有,几乎很多很多的教导,都是在教导我们做一件事情。就是像《道德经》里头的道一样的。甚至不是说如何不害别人。佛家主要强调的就是如何利到别人,如何长期地更长远地利到更多更多更多的人。我特别喜欢的有一句《胜利道歌》里的一句话,就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它说最聪明的利己,就是暂时去利他。不要老琢磨自己怎么利。利到别人是最好的,利到己的办法。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

所以佛法里头有很多很多的智慧都在教我们,不但不伤害别人,并且想方设法地利到别人。不但想方设法利到别人,甚至还想如何的能够让他得益。所以整个的佛法体系都是在试图让我们做一个更好的人,让我们做一个更慈悲的人,更有智慧的人。所以佛法修什么,修的是智悲双运。

而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区别在哪里呢?小乘是通过遵守戒律,来慢慢地解脱,慢慢地去掉自己的我执。而大乘怎么做呢?大乘是通过利别人,通过利他,通过度人来度己。所以大乘佛法,会比小乘佛法迅速很多很多,佛家这样告诉我们。为什么呢?按说那个是直接帮自己,这个是帮着别人。为什么呢?其实所有的佛法都在去试图让我们获得快乐,去掉贪嗔痴慢疑。怎么能去掉贪嗔痴慢疑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破除我执,破除那个固字。大家看固怎么写的。里面有个古,外面有个框是不是?那个古是什么?就是我以前的那个好的东西,我所执著的,所有放不下的东西。

而佛法在干什么,大乘在干什么?大乘让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多考虑一些别人,把别人放到你的心里来。你想想,那个壳儿很难破掉的话,你怎么办。你把更多的人放进来以后,那个壳儿就会越来越大。当它越来越大的时候,你的心也就越来越大。慢慢地当你装下天下的众生的时候,于是你的心,也就跟整个天地无二无别。这就是佛家达到了最高境界。